惰性氣體處理 向鋼液中吹入惰性氣體,這種氣體本身不參與冶金反應,但從鋼水中上升的每個小氣泡都相當于一個“小真空室”(氣泡中H2、N2、CO的分壓接近于零),具有“氣洗”作用。爐外精煉法生產不銹鋼的原理,就是應用不同的CO分壓下碳鉻和溫度之間的平衡關系。用惰性氣體加氧進行精煉脫碳,可以降低碳氧反應中CO分壓,在較低溫度的條件下,碳含量降低而鉻不被氧化。
預合金化 向鋼液加入一種或幾種合金元素,使其達到成品鋼成分規(guī)格要求的操作過程稱為合金化。多數情況下脫氧和合金化是同時進行的,加入鋼中的脫氧劑一部分消耗于鋼的脫氧,轉化為脫氧產物排出;另一部則為鋼水所吸收,起合金化作用。在脫氧操作未全部完成前,與脫氧劑同時加入的合金被鋼水吸收所起到的合金化作用稱為預合金化。
成分控制 保證成品鋼成分全部符合標準要求的操作。成分控制貫穿于從配料到出鋼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但重點是合金化時對合金元素成分的控制。對優(yōu)質鋼往往要求把成分精確地控制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一般在不影響鋼性能的前提下,按中、下限控制。
增硅 吹煉終點時,鋼液中含硅量極低。為達到各鋼號對硅含量的要求,必須以合金料形式加入一定量的硅。它除了用作脫氧劑消耗部分外,還使鋼液中的硅增加。增硅量要經過準確計算,不可超過吹煉鋼種所允許的范圍。
終點控制 氧氣轉爐煉鋼吹煉終點(吹氧結束)時使金屬的化學成分和溫度同時達到計劃鋼種出鋼要求而進行的控制。終點控制有增碳法和拉碳法兩種方法。
出鋼 鋼液的溫度和成分達到所煉鋼種的規(guī)定要求時將鋼水放出的操作。出鋼時要注意防止熔渣流入鋼包。用于調整鋼水溫度、成分和脫氧用的添加劑在出鋼過程中加入鋼包或出鋼流中。
清除爐渣 通常出鋼后到下一爐裝料之前,必須將爐內的液態(tài)渣排盡。但有時留一些渣,并用石灰或煅燒白云石稠化,然后前后搖爐使之掛在出鋼和裝料側爐墻上起保護作用。這兩種情況都需將液態(tài)渣清除盡,以防影響廢鋼熔化和倒入鐵水時產生激烈冒火。
火法噴補 噴補爐襯的一種方法。它包括火焰噴補和發(fā)熱噴補,為干式噴補。其原理是將干噴補料送入燃料—氧氣噴槍或氧氣噴槍的火焰中(后者需加入30~40%細生鐵屑),噴補料部分或大部分在噴嘴火焰中熔化,處于熱塑狀態(tài)或熔化狀態(tài),然后噴射到被噴補的爐襯磚表面。它很易與爐襯燒結在一起。
鋼液脫氧 煉鋼過程重要步驟之一。氧化去除雜質后,必須脫除過剩的氧,以保證鋼的質量。在加入脫氧劑后,直到鋼液中脫氧元素[Me]的脫氧反應m[Me]+n[O]≒MemOn接近平衡,溶解氧含量較迅速地下降,夾雜(脫氧產物)含量隨之上升。與此相應,總氧含量起初保持恒定,而后在一段較長時間內,隨著脫氧產物的形核、長大、排出而逐漸降低,最后,氧在鋼液中達到一個穩(wěn)定值。
沉淀脫氧 它是將脫氧劑直接加入鋼液中與氧化合,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并和鋼液分離,上浮進入爐渣,以達到降低鋼中氧含量的目的,也稱直接脫氧。脫氧劑一般選擇脫氧能力強而且脫氧產物易排出鋼液的塊狀鐵合金(如錳鐵、硅鐵)或鋁塊,也可用復合脫氧劑(加硅錳合金)。
來源:冶金技術網